此次贝壳秋季家博会引起了相关主管部门及协会的关心和关注。重庆市商务委员会、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、渝北区商务委员会、龙塔街道、重庆市定制家居协会、重庆市建筑装饰协会、重庆市房地产业协会、重庆市进出口商会的相关领导共同出席活动期货配资交易。
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留意到,自9月12日14时梅龙高铁车票发售以来,首班从广州东至梅州西的列车车票全部售罄,近600名乘客尝到“头啖汤”。而在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,部分时段的车票也已经售罄。
一直想着继续把高考题做一个总结,那就从今天开始吧,系列的名称就叫 高考是部连续剧,就是把不同年份的考点相近的高考题列举出来,同一考点的不同年份的考查,就象连续剧一样。
为什么做这个呢?因为考点相近,那就是一个微专题,不同年份老是考,那就说明是重点内容。这样在进行高考复习的时候,会更有抓手。
做这个看似简单,其实很难,因为要浏览大量的高考题,找出其中考点相近的几道题来,虽然不能说是大海捞针吧,但也算是题海捞题。
今天是第五集, 青藏高原的环境问题。
第一组:
(2021·全国乙卷,44)为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,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格(尔木)拉(萨)段某11 千米长的风沙活动路段两侧进行了调查,结果如下表所示,其中工程治沙地视为固定沙地。2001-2008年为铁路建设期,2008-2015年为铁路营运期。
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,并用上表数据予以论证。(要求:可就建设期或营运期,也可以综合得出结论;论证充分、数据准确、表述清晰。)
[答案及评分参考]
结论:青藏铁路的建设及营运期通过工程措施有效地实现了风沙治理。(2分)
论证:建设期,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、半固定沙地增加,半流动、流动沙地减少,(2分)说明通过工程措施使得沙丘趋于固定,风沙危害减轻。(2分)营运期,铁路两侧固定沙地继续增长,半流动沙地显著减少,(2分)说明铁路营运并未破坏风沙输移环境,工程措施持久有效地发挥了固沙效益。(2分)
老丁点评:本组题有两个出人意料之处,高考题考的就是出人意料和认知差异,看似剑走偏锋,实则合情合理。第一个出人意料之处,是问法的创新,以这之前还从来没有题这样问,让根据材料自拟结论,并寻求论据。第二个出人意料之处是考查的角度的改变,我们一提到交通建设对环境的影响,常常是从负面角度来考,因为从负面角度来考才能考出一系列的问题,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为什么和怎么办,因为是一个环境类题目吧,只有10分的一问,不用考虑后面的小题,所以就直接考查了正面影响,当然,下面影响也可以接着往下问,比如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。
第二组:
6.(2021·广东卷,20)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。近年来,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,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“星宿海”,冬季湖泊冰面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冻结在冰层中。有些热融湖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现象,湖盆会被水生植物、泥炭和沉积物充填。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热融湖景观。
分析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。
[答案及评分参考]
水域面积增加,改变水循环和局地小气候;(2分)生物多样性增加,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改变;(2分)改变地表微地貌形态和土壤结构;(2分)增加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;(2分)湖盆中的水生植物、泥炭和沉积物,有一定的固碳、储碳作用。(2分)
老丁点评:上一组是青藏高原建设,这一组是青藏高原生态,发展的前提是生态。这两组题是同一年的两组。
第三组:
(2022·河北卷,20)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,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“关键词”(表2)分析发现: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,不同阶段研究主题也相应调整。其中,1951-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,摸清资源环境状况,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的影响,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。
阶段主要“关键词”1951-1992年植被类型、冰川冻土、降水量、海拔、大气环流、高原隆起、东亚季风1993-2020年气候变化、人类活动、青藏铁路、三江源、物种多样性、珍稀动物保护
归纳出1993-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两类主题,并分别指出其环境意义。
[答案及评分参考]
1.环境变化/生态保护,保障生态安全2.区域发展/人地关系,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
老丁点评:很明显的我们看出2022年的河北卷参考了2021的全国乙卷的问法,2021是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,并根据所给材料进行论证。2022是根据所给表格材料归纳主题,并指出环境意义,环境意义依然是在材料中。其实越是创新的问法,命题人越怕学生不会回答,一个题,大部分人都答出来了,不是一个好题,大部分人答不出来,也不是好题,都没有区分度。所以,一个创新的题,必然是一个看着没见过,但又相对简单的题,包括一些新概念类的题,也都是这样的。所以本题在创新了问法之后,就在材料中给出了更多信息,来让我们能够找到答题点,比如本题中材料中的一句话: 1951-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,摸清资源环境状况,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的影响,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。这句话是不是其实就是 1951-1992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主题和意义呢?所以写 1993-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主题和意义,我们只要照着材料中的这句话来仿写就可以了。
第四组:
(2023·全国乙卷,44)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,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。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,坚持节约优先、保护优先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,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,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,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。
——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
治理黄河,重在保护,要在治理。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、系统治理、源头治理,统筹推进各项工作,加强协同配合,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,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以水而定、量水而行,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上下游、干支流、左右岸统筹谋划,共同抓好大保护,协同推进大治理,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、保障黄河长治久安、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、改善人民群众生活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,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。
——摘自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
(2019年9月18日)
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,从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角度,提出“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”的合理化建议。
(要求:结合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建议;建言有理有据,逻辑清晰,表达准确。)
[答案及评分参考]
源区设立自然保护区,保护好“中华水塔”。上游地区退耕还草(林),全面禁猎,禁采砂金,休牧育草,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。中游地区大力实施林草保护工程;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,做好水土保持工作;改变传统生产方式,提升技术水平,发展高效旱作农业。下游地区做好防洪工作,实施河道和河滩区的综合治理工程,减缓泥沙淤积,确保黄河沿岸安全;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,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。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分配,缓解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。(每点2分,任答5点得10分)
老丁点评:第三组是发展,第四组又是生态,第四组的生态范围更大,沿延到整个流域。
青藏高原一直是高考特别关照的一个区域,原因可能是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性吧,青藏高原的人口数量较少,去的人也最少,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区域来命题,对全国大部分考生的公平性是最好的?而青藏高原要考的主要方面也就两个,一个是青藏高原的环境保护问题,一个是青藏高原的发展问题。那么,在平常备考中,我们也就要多关注一下青藏高原方面的问题,做为地理老师,我们也可以多上上青藏,去走一走看一看。
更多链接:
高考是部连续剧1:网络技术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
高考是部连续剧2:交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
高考是部连续剧3:归纳总结类的创新设问
高考是部连续剧4:高考居然考了这么偏门的“标准”
了解更多课件,可打开下面链接:
湘教版必修一课件合集
人教版必修一课件合集
湘教版必修二课件合集
人教版必修二课件合集
湘教版选必一课件合集
湘教版选必二课件合集
湘教版选必三课件合集
一轮复习自然地理课件
需要课件加微信:xiaodidali2期货配资交易
发布于:河北省